星空体育刚刚发布不久的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主线,这也为“三农”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如何优化产品产业结构?如何让产品更绿色生态更受市场欢迎?对于嗅觉灵敏的有心人来说,他们从文件中捕捉到了新的致富商机!从即日起,本报推出“‘一号文件’觅商机”系列报道,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启发,找出未来发展的“金钥匙”、“钱”景大好的新产业。
华声在线讯(记者 朱蓉 实习生 黄亚苹)2月5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特别提到推进实施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花卉苗木、蔬菜瓜果等产业提档升级,大力发展花卉竹藤、森林食品等绿色产业。
事实上,不少花卉爱好者发现,越来越多精致小巧、形态各异的“萌萌哒”盆栽植物开始在湖南市场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而这种被称为“多肉植物”的新品种也推动了花卉市场的升级,成为了不少创业者的“金豆子”。
2月8日,清冷的长沙在午后迎来了难得的阳光。在三湘花卉市场里,不少店主趁着好天气将店内的多肉盆栽搬至走道上“享受”阳光。
“多肉是近两年开始流行的,旺季一天就能卖几千块。”三湘花卉市场青怡坊在两年前成为最早一批卖多肉的商家,据其营业员李小姐介绍,店内目前在售的多肉植物大约有五六十种,品种、品相均会影响价格,“情人节快到了,不少人买来当礼物送人。”
在三湘花卉市场,直径3厘米左右的姬胧月、星美人、白牡丹等“普货”售价在每盆10至20元。而在专业大棚内,根据品相和品种叫价的“贵货”多肉,即使个头不大,一盆却可卖到数千元乃至万元不等。相较均价10元至20元的绿萝、吊兰等绿植,身价高出不少。
多肉植物不需耗费太多精力,却能根据光照、温度等因素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状态,这种憨态可掬的“懒人植物”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心头爱”。“入坑”3年多的陈同学向记者展示了她精心照料了3年多的20余盆“宝贝”,“肉友们有很多论坛、QQ群,一年花费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也不是少数。”
除批发市场和花店外,长沙市场上也开始出现了专门种植多肉的大棚。据长沙最早经营多肉大棚的博誉园艺负责人赵斌介绍,经过三四年的发展,目前长沙的市内大棚已增至5家左右。这其中,不少人还同时进行网店经营,畅销的店家已升至皇冠等级卖家。
早在2013年,从北京返湘的赵斌就与朋友合伙在长沙大学附近打造了一个300余平方米的大棚。随着生意逐渐扩容,2015年他又在捞刀河附近另觅新址,搭建了一个1600平方米新大棚,“共计投入100余万,去年刚开棚就实现营业额八九十万,今年就可以回本了。”
赵斌透露,与养殖普通绿植相比,多肉的成株速度、出货率和经济产出比均高出不少。“基本两三个月就可出货,速度比一般绿植快,且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获益更快,利润率相对更高。”多肉被越来越多的商户和大棚经营者相中,渐成推动花卉市场升级的新机会。
采访中,多位多肉经营户均表示,为迎合不断升级的中高端消费市场需求,正在尝试对多肉盆栽产品进行再升级。如,利用树桩、废旧物等特殊造型的物体做花盆,通过拼盘、混种等方式打造而成的多肉微型景观身价相对散盆又高出不少,成本在200元左右的景观盆栽通过造景可卖至400元甚至更高的价格。
同时,出版种植书籍、代养多肉等周边产业也开始发展。2014年,赵斌曾与其他四位多肉养护达人一起出版《玩转多肉植物》,该书目前已售空,第二版正在修订,不日将上架。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年聚焦“三农”,如何从传统产业中挖掘出新商机成为开年关注的热点。在花卉消费市场不断扩容和消费者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的推动下,花卉苗木成为一大消费热点。
对多数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城市白领而言,照料一两盆多肉“萌宠”成为减压新方式。从无人问津到市场热销,可播种、叶插和杂交培育的多肉植物的本土化种植、培育成为大势所趋。同时,这一市场新热点也与一号文件的花卉竹藤产业体质升级不谋而合。
业内人士表示,多肉植物品种繁多,能够符合不同人群的喜好,前两年景天科大热后,更适合湖南气候养殖的百合科十二卷属也开始身价倍涨。“多肉”瞬间变“多金”,无疑也为花卉苗木市场升级扩容打开了一扇新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