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体育目前,上海博物馆东馆正处于开放“三部曲”的第二阶段,期间正值上海植物园建园五十年,双方携手特别举办“木石双清:江南石供与海派盆景展”,为东馆刚刚开放的江南造物馆和屋顶花园添上雅意盎然的盛装。
上海博物馆东馆藉建设屋顶花园之机,巧妙构思,精心设计,将屋顶花园打造为一处藏幽居于闹市的江南新古典园林——云林。园分东中西三区,园中置佳石三处:西园入口圆洞门东南侧,设有古太湖石大立峰山子“汇云峰”,其旁六角小亭名“汇云”;西园西南角有方丈小园名“露香”,园中设须弥座灵璧石大山子“小云居峰”;中园西进院落北侧有半亭名“枕藉”,亭中设五彩灵璧立峰山子“梯云峰”。在东馆一层东侧,另有灵璧石大山子“云居峰” 设于室外草坪上,与屋顶园中诸石上下呼应。
江南是中国古典赏石文化积累最为丰厚的区域,赏石历史源远流长,至晚在晚唐五代时期即步入文房清供的艺术殿堂。以“师法自然,苍古入画”为艺术特色的海派盆景有四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上海这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饱蕴历史人文风华的珍宝。本次展览位于上博东馆屋顶花园的东园、中园以及江南造物馆中庭,分别以“古石供”“名石新供”“海派盆景”“海上兰室”为主题,遍设奇石佳木,使山林岩谷之趣溢然环堵之间,足以令观众流连忘返。屋顶花园设于五楼,展览期间,观众可通过四楼江南造物馆展厅内自动扶梯到达。
石供是用台座、几架、盆盎等器具将具有特定审美价值的石头独立置于室内外,以为陈设和用于赏玩,也称为“供石”。石供的要义在于承载之具与石头的配合,使赏石以一种设定的姿态和雍容的气象成为某个空间的“主人”。正如域外中国赏石学者理查德·罗逊布罗姆(Richard Rosenblum)所指出的那样,“奇石因放置方式而得到改变。拿走底座,奇石还原为自然物体。把它放回到座子上,它又从石头变成了艺术品”。本主题将呈现崂山绿石案供“小方壶”、 英石砚山“襄阳无语”、 英石案供“玄玉堆”、灵璧石“水绘灵石”、 木化石案供、灵璧石案供“锁云”等石供精品。
一片太古之时遗留于世的奇石,面面皆有不同,如何颠倒转侧,怎样刷剔修治,是栽于盆中,还是置之座上,抑或凌空架起,不同时代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石供”供的不是石,供的是世风与人心。
中国人对奇石的欣赏有数千年的历史,其钟爱之情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在这样漫长而广泛的赏石历程中,最终形成的所谓“四大名石”集中体现了中国赏石美学的特质。“四大名石”的说法大略出现于清代,是中国赏石审美经验的凝练与总结,在今天已成为定论。四大名石即灵璧石、英石、太湖石、昆石,据确凿的文献依据,这四个石种在有宋一代均超越园林景石的范畴而成为文人士大夫斋中的清供雅设,为其人搜求不休,爱玩不置,咏歌不止。
中国供石种类丰富,不同地域皆有可作为清供的石种出产,但对四大名石的热衷和喜爱却具有普遍性,且往往以其造型、质地、肌理、音声、风骨、气韵等特征作为其他石种选石为供的重要标准。这些奇石多藏身深山大泽,历史上受限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搜寻不易,转运更艰,因此精品一出,往往价重连城,遂使石供珍同拱璧。本主题将展出由上海市观赏石协会提供的灵璧石“洞里乾坤”、 太湖石“洞天幽意”、 昆石“昆芝”、 英石“钟灵毓秀”等名石。
改开以来,经济发展,基础建设大兴,中华大地无处不出奇石、怪石、美石,赏石文化进入多元化阶段,这为我们今天继承和发展供石艺术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海派盆景是一个以上海命名的盆景艺术流派,分布范围主要是在上海及其周围各县市,是集植物栽培学、植物形态学、植物生理学、园林景观艺术和植物造型艺术于一体的传统文化艺术分类。据记载,关于上海制作盆景已有400多年历史。在学习和研究我国传统盆景艺术的基础之上,逐步形成了“师法自然,苍古入画”的海派风格,成为中国五大盆景流派中最年轻的一派,不但丰富了中国盆景文化的内涵,更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流派造型的特点是形式自由,不拘格律,无任何程式,讲究自然入画,精巧雄健,明快流畅。海派盆景以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的古木为摹本,参考中国山水画的画理技法,因势利导,进行艺术加工,赋予作品更多的自然之态。因此有“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效果。除了树木盆景、山水盆景以外,微型盆景也是海派盆景的一大特色。
海派盆景也是我国首先使用金属丝加工盆景的流派之一,并独具创新地在山水盆景创作中使用大理石盆器、铅摆件等,丰富了盆景艺术创作特色。海派盆景常用的树木有140余种之多,如松类有黑松、马尾松、锦松、五针松等;柏类有桧柏、真柏等;阔叶树有榔榆、雀梅、金雀、三角枫、六月雪、胡颓子、枸杞、黄杨、龟甲冬青等。海派树木盆景用盆以宜兴紫砂盆为主,盆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多用浅盆,以取得更好的画面效果。本次展览将展出上海植物园提供的五针松“水畔闲云”、 金叶五针松“飞云望月”、 黑松“静观”、 罗汉松“古韵悠长”、 湖北梣“绿波东流”、 偃柏“村野鸟鸣”等盆景。
兰花是我国传统名花,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它以多彩的花色,优美的叶姿,馥郁的芳香以及高洁、清雅的品格香染千古,闻名世界,被誉为“王者之香”“香祖”,文人墨客对兰花咏诗作画,著书立传,数不胜数。兰花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君子精神”的象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高度和深远的政治意义。
兰花栽培技艺历史悠久,最早起源于唐末至五代十国期间,在宋代得以普及。至明、清艺兰进入昌盛时期,艺兰专著逐渐增多,艺兰名家辈出。自清代开始,上海、江苏、浙江就成为了惠兰栽培、生产与赏析的中心,有“沪俗尚兰蕙”之说,上海、苏州等地兴起兰花花市、兰花会。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地区兰花资源收集与栽培技艺得以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60年来上海植物园兰室在开拓和加强中日兰界交流及两岸兰界的交流合作上,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一衣带水兰为使”“两岸同源蕙作舟”,这两句话也流传至今,以“寰球荷鼎”“绿云”等为代表的兰花名品,见证了中日两国的友好情谊,也连接着两岸同胞的血脉深情。本次展览中,上海植物园兰室创作的山水兰花组合“秋水迎归”也将和观众见面。
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表示,本次展览将古今名石与蔚然苍翠的盆景并置,使二者在东馆屋顶江南园林场景下珠联璧合,充分利用馆藏、园藏和社会资源,在介绍传统赏石盆景文化的经典形态与历史成就的同时,也把彰显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特质的创新实践予以精彩呈现,无疑能更为立体地映现出文人墨客意在坐拥山林丘壑之美的风雅情怀,于双清佳境中向观众呈现传统文化中这方充满奇趣逸兴的天地。
上海植物园园长严巍表示,今年恰逢上海植物园建园50周年,上海博物馆东馆落成,两家单位联合举办本次展览,以盆景为媒,抒情于景,着力向大众展现江南石供与海派盆景的形态美、艺术美和意境美。希望展览能够赓续海派盆景文化基因,展现出海派文化滋养下的勃勃生机,为实现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目标任务添上独具江南文脉与海派风情的一笔。
展览期间,上海博物馆也将举办相关讲座及多场特展工作坊,让观众体验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中这方充满奇趣逸兴的天地。值此开展之际,特别推出与上海植物园合作主题工作坊以及特展讲座一场,详情请见本期副推。